公司新闻
无翼飞行器设计原理(无机翼飞行器)
发表日期:2025-02-06

升力体的偶然发现

1、当然,这一切都处于绝密研究状态。当时研究的各种方案都围绕着一半像航天器、一半像飞机的所谓升力体式飞行器。升力体式设计的思想是由艾格尔斯和阿伦两位科学家于1957年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从事弹道导弹再入问题研究时偶然发现的。

2、苏-57的设计缺陷并非偶然,它依赖于中央升力体,内置弹仓设计显得鸡肋且不协调。宽间距长机身对机动性不利,且在隐身时代,其依赖旧有技术的补丁策略显得落后。毛子工业实力的衰退和设备落后,预示着这款战机的前景黯淡。没有对比,的确无法全面评价,但苏-57的工艺水准让人对其隐身飞机的名头产生怀疑。

3、歼20是中国在研的新美标第5代重型战斗机型号,于2008年进行选型,成飞和沈飞各自提出一个方案接受委员会评审。结果成飞的鸭式边条翼升力体方案全票胜出,沈飞的三翼面山寨F22方案淘汰。由此国产“重四”(习惯性旧称)正式立项。

为什么导弹能飞

1、为了提高升力以克服重力,巡航导弹安装有机翼以保持水平飞行。 现代弹道导弹,如洲际导弹,通常没有翅膀。 洲际导弹和火箭一样在大气层外飞行,其弹道为高抛弧线。 导弹从地面垂直发射时,火箭发动机能将其推至太空,摆脱地球引力。

2、目标导弹能长时间飞行是因为其动力强大,并能对付移动目标。但其速度必须远低于目标速度,以便导弹有足够时间改变轨道。 目标导弹通过几何算法计算与移动目标的交汇点,并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接收目标速度和位置信息以调整航线。 对静止目标,导弹使用抛物线算法。

3、除了力的平衡,导弹还需保持力矩的平衡,以避免在空中旋转,偏离预定航线。 为了实现力矩平衡,导弹的中央控制系统会调整导弹的姿态,确保喷口产生的力矩与空气阻力产生的力矩相抵消。 导弹设计中摒弃翅膀是为了减少阻力、保持高速飞行,并提高机动性。

战略导弹洲际导弹

1、综上所述,洲际弹道导弹是一种威力巨大、射程远的导弹,其飞行轨迹和攻击机制确保了其在远程战略打击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现代军事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保护国家安全和实施战略防御的重要工具。

2、中国的战略核导弹发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井射型洲际导弹:东风-5系列。东风-5洲际导弹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是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它的主要特点是射程远、威力大,能够实现全球覆盖。 车载机动发射式洲际导弹:东风-31系列和东风-41系列。

3、远程导弹:射程在3000至8000公里之间。 洲际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 地面发射导弹:包括地地、地空、地舰、地潜导弹。 空中发射导弹:包括空地、空空、空舰、空潜导弹。 水面发射导弹:包括舰地、舰空、舰舰、舰潜导弹。 水下发射导弹:包括潜地、潜空、潜潜、潜舰导弹。

4、东风31洲际战略导弹:发射重量22吨,有效载荷800公斤,射程8200公里。该导弹配备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姿态变轨发动机,作战反应时间为6分钟,误差70米,装备六个分配器核弹头。截至2010年部署结束,总数达到250~300枚。 东风41洲际战略导弹:发射重量31吨,有效载荷1100公斤,射程12500公里。

5、首先,东风-5洲际地对地弹道导弹是中国的代表性战略武器之一,其强大的威力和精准的打击能力使其成为中国核威慑的重要支柱。东风-41同样是中国的战略导弹家族中的佼佼者,具备高超的隐蔽性和突防能力,能够执行远程战略打击任务。

6、首先,按照作战使命,导弹被分为战略导弹与战术导弹。战略导弹主要用于国家层面的核反击或战略打击,战术导弹则应用于局部战争,执行战术支援任务。其次,按射程,导弹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与洲际导弹。

没有翅膀的飞机能飞吗

飞机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飞行的,其中包括机翼产生的升力。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飞机没有翅膀是无法飞行的。 然而,科技的发展已经允许工程师们探索不同的飞行概念。例如,垂直起降(VTOL)飞机,如直升机和无人机,通过其他方式产生升力或推力,从而可以在没有传统机翼的情况下飞行。

飞机没有机翼能飞行,机翼只是飞机依靠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出来让飞机在飞行中依靠空气减少能耗的部位,如果不加装机翼也是能飞行的,只要在各个必要部位安装助推器就完全能够实现无机翼飞行。

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还不能实现飞机没有翅膀飞。依据伯努利原理,飞机的升力取决于飞机的速度,升力系数以及机翼面积。因此机翼是飞机飞行的关键,是飞机升力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机翼提供升力,那么飞机将很难离地,即使勉强离地也很难以稳定的状态持续飞行。

如果是一架普通的飞机,没有了翅膀,它将无法产生足够的升力来起飞。因为普通飞机的起飞和飞行主要依赖机翼产生的升力。 然而,对于直升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直升机完全不需要依赖翅膀来起飞。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